齊語錄│靜其心立其志 謹其言專其事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5月 29, 2014 齊語錄 靜其心、立其志 謹其言、專其事 說文解字 靜:審也。从青爭聲。 心: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凡心之屬皆从心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不可不知的貝殼收藏知識 ─ 貝殼的處理與存放 7月 16, 2017 各位貝殼收藏新手們~您開始自己採集貝殼了嗎?作為貝殼收藏者來說,如何處理貝殼活體,以及處理後的存放與日常保養,是非常重要的,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,因為這些都關係到所收藏貝殼的質量和壽命唷~筆者分享「去、洗、收、養」四字訣,教大家輕鬆處理貝殼與後續保養唷 ~ 那麼,「去」、「洗」、「收」、「養」代表的又是什麼呢?「去」就是【去】肉、「洗」就是清【洗】、「收」就是【收】藏、「養」就是日常【養】護,以下分四個部分與大家做為分享。 去肉 當我們採集活貝時,通常是還沒死亡或者剛死亡不久,一般來說,貝類離開水後不久就會死亡。但要順利將肉取出卻不容易,這裡筆者介紹常用三種方法來處理去肉工序: 自然腐敗法 ─ 這是最土法煉鋼的方法,將採回的貝殼裝在塑料袋裡,擱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,任其腐爛,通常2~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,但此法容易發生異味,封存不善也會導致生蛆。 冷凍法 ─將採回的貝殼裝於塑料袋/空盒裡,放在冰箱的急凍櫃,待2~3天之後將其取出自然解凍,再利用挑針將貝肉取出。切記不可急凍太久,否則會使貝肉太硬無法取出,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那些個體不大,殼身較薄,殼面對酸鹼敏感的貝殼。 熱煮法 ─ 將活貝放在鍋裡加熱,水開後約兩分鐘即可撈起,再過冷水冷卻。切記不要等水開後再放貝殼,那樣貝殼會突然遇熱猛然收縮,反而取不出肉來了。煮太久也不行,因為肉煮老後也很難取出。注意,這種方法不適合表面光滑色彩華麗的貝殼,因為加熱令光澤消失色彩黯然。 清洗 清洗貝殼主要為了去掉殼皮,將附著物清除,使貝殼潔淨,然而,不同的貝殼清洗的方法會因狀況而有所不同。 本體比較乾淨的貝殼,如寶螺、穀米螺、榧螺,雙殼貝等,只要表面光潔的,只需用清水將表面的污垢以及殼內沖洗乾淨即可。之後,最好能再用純凈水泡洗,若沒有,就要再洗好後馬上用乾布擦乾貝殼,才能較好保護光澤。(因為自來水裡含有氯,容易使貝殼表面產生白霧或水印) 針對有殼皮或是附著物較多的貝殼,就要先使用漂白水浸泡,大約二十分鐘左右觀察是否乾淨,再用溫水泡浸十分鐘,最後過清水涼乾。通常漂白水裡的成份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,如果在漂白水裡泡浸時間過長,則會損傷貝殼的色澤。 如果遇到比較頑固的污垢,連漂白水也無濟於事,可使用像專門清除飲水機用的除垢粉,不傷害貝殼又能使其潔凈。 最忌諱用酸洗,像草酸、鹽酸,雖然它們的潔凈效果不錯, 閱讀完整內容
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─ 世界五大寶螺 11月 26, 2017 寶螺科是腹足綱盤足目中最受人喜愛的一科,分布於熱帶、亞熱帶、暖溫帶海域。種類繁多,臺灣有紀錄的寶螺就有91種。今日,筆者蒐集相關資料,與讀者分享關於世界五大寶螺(LV.BAF)的哪些事。 世界五大寶螺 LV.BAF主要寶螺以在世界上的稀有程度、色澤及大小來決定的,分別是天王寶螺(Leucodon)、王子寶螺(Valentia)、紅牡丹寶螺(Broderipii)、黃金寶螺(Aurantium)、富東尼寶螺(Fultoni): 天王寶螺 圖片來源 / www.gastropods.com Image - George Sangiouloglou 學名:Cypraea leucodon 分布於印度洋東部- 菲律賓及新幾內亞海域。 屬於寶螺科四大家族的林西那貝亞屬。 殼呈圓球形,背部隆起,前端突出,螺層內捲。殼表光滑,棕褐色,上面散佈大小不等的淺色圓斑。腹面淺棕褐色,殼齒粗。 因外形美麗,倍受廣大貝類收藏者的青睞,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。 王子寶螺 圖片來源 / www.gastropods.com 學名:Cypraea valentia 分佈於澳大利亞北部,新不列顛島,菲律賓。 殼呈圓球形,背部隆起,螺層內捲。殼表光滑,棕色或褐色,上面佈滿各種斑點和花紋。腹面肉色,兩側有深色芝麻斑點。前後水管上方肉色,有三至四條褐線環繞。 因外形美麗,倍受廣大貝類收藏者的青睞,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。 紅牡丹寶螺 學名:Cypraea broderipii 分佈於索馬里 屬於寶螺科四大家族的林西那貝亞屬。 黃金寶螺 圖片來源 / www.gastropods.com Image - Eddie Ha 閱讀完整內容
不可不知的貝殼收藏知識 ─ 第一次收藏貝殼就上手 6月 02, 2017 話說遠古的先人,靈長類動物就已將軟體動物作為食物來源之一。貝殼收藏,作為現代貝類學的先驅,或許應該說自從有人類和海灘出現的時候就有了。貝殼收藏依收藏的物件來區分,屬於自然收藏,自然收藏所反映的是自然界物種的種類和分佈,當然,更特別的是貝殼外觀的自然之美。 您喜歡貝殼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收藏嗎?筆者在此分享四字訣四避險,教大家八招輕鬆入門唷~ 前四字訣就是『望』、『聞』、『問』、『切』四種方法 後四避險就是『不從眾』、『不追求』、『不矇蔽』、『不投機』四種避險 四招輕鬆破解貝殼密碼 望─觀察貝殼的外觀狀況 有收藏價值的貝殼一般都是活殼(live taken),活殼是指撿到或者撈獲時是活的,活貝的標本通常品相較好光鮮亮麗。 再來就是剛死掉的但是品相還不錯的(fresh death)。 而死貝(death shell)是指貝殼在被撿到或者撈獲時已經死亡,這種貝殼通常因風吹日曬或海水浸蝕品相,貝殼外觀已被破壞而且沒失去光鮮亮麗,因此比較無收藏價值。 活貝與死貝兩者的價差可達2~8倍以上。有些貝種有口蓋的,一併收藏才算是完整收藏。 聞─聆聽貝殼的聲音,嗅聞貝殼的味道 貝殼收藏的世界仍然存在的贗品的銷售,名貴貝殼需求大,供量少,是造假者主要的造假對象 造假的手法一般運用玻璃纖維仿造,或兩個不同貝殼的粘貼,或加熱處理,或化學處理等 因此當我們從藝品店或者貝殼交易所接觸到貝殼時,可先輕敲貝殼的外殼確認材質,並且聞一聞貝殼,有的贗貝會殘留一些化學類的異味。 問─詢問貝殼的市價 初次收藏貝殼的新手,對貝種與價位應該不是很了解,貝殼收藏是一個專業又封閉的領域,交易沒有一定標準,在於收藏者主觀認定。 市場上有以貝換貝,或是不公開的聚會提供買賣。 現在網路很發達,許多貝殼收藏者也透過網路在收集貝殼。 筆者建議到貝類相關群組向人討教或是學習貝種知識,降低買賣成本與風險。 還有一種風險,是買到受法律保護禁止買賣的貝殼,可能會被沒收,罰款甚至負上刑事責任唷。 切─用手觸摸貝殼,仔細翻閱 真假貝殼的材質不同,特別是玻璃纖維仿造的贗貝,重量上感覺會有些差異,輕飄飄,重量感不對。 真假貝殼的溫感不同,真貝觸摸起來很涼的,贗貝觸摸則溫溫的。 四招輕鬆遠離貝殼陷阱 不從眾─不跟流行,跟著貝友集貝 不僅時尚玩流行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