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語錄│靜其心立其志 謹其言專其事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5月 29, 2014 齊語錄 靜其心、立其志 謹其言、專其事 說文解字 靜:審也。从青爭聲。 心: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凡心之屬皆从心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不可不知的貝殼收藏知識 ─ 貝殼的處理與存放 7月 16, 2017 各位貝殼收藏新手們~您開始自己採集貝殼了嗎?作為貝殼收藏者來說,如何處理貝殼活體,以及處理後的存放與日常保養,是非常重要的,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,因為這些都關係到所收藏貝殼的質量和壽命唷~筆者分享「去、洗、收、養」四字訣,教大家輕鬆處理貝殼與後續保養唷 ~ 那麼,「去」、「洗」、「收」、「養」代表的又是什麼呢?「去」就是【去】肉、「洗」就是清【洗】、「收」就是【收】藏、「養」就是日常【養】護,以下分四個部分與大家做為分享。 去肉 當我們採集活貝時,通常是還沒死亡或者剛死亡不久,一般來說,貝類離開水後不久就會死亡。但要順利將肉取出卻不容易,這裡筆者介紹常用三種方法來處理去肉工序: 自然腐敗法 ─ 這是最土法煉鋼的方法,將採回的貝殼裝在塑料袋裡,擱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,任其腐爛,通常2~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,但此法容易發生異味,封存不善也會導致生蛆。 冷凍法 ─將採回的貝殼裝於塑料袋/空盒裡,放在冰箱的急凍櫃,待2~3天之後將其取出自然解凍,再利用挑針將貝肉取出。切記不可急凍太久,否則會使貝肉太硬無法取出,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那些個體不大,殼身較薄,殼面對酸鹼敏感的貝殼。 熱煮法 ─ 將活貝放在鍋裡加熱,水開後約兩分鐘即可撈起,再過冷水冷卻。切記不要等水開後再放貝殼,那樣貝殼會突然遇熱猛然收縮,反而取不出肉來了。煮太久也不行,因為肉煮老後也很難取出。注意,這種方法不適合表面光滑色彩華麗的貝殼,因為加熱令光澤消失色彩黯然。 清洗 清洗貝殼主要為了去掉殼皮,將附著物清除,使貝殼潔淨,然而,不同的貝殼清洗的方法會因狀況而有所不同。 本體比較乾淨的貝殼,如寶螺、穀米螺、榧螺,雙殼貝等,只要表面光潔的,只需用清水將表面的污垢以及殼內沖洗乾淨即可。之後,最好能再用純凈水泡洗,若沒有,就要再洗好後馬上用乾布擦乾貝殼,才能較好保護光澤。(因為自來水裡含有氯,容易使貝殼表面產生白霧或水印) 針對有殼皮或是附著物較多的貝殼,就要先使用漂白水浸泡,大約二十分鐘左右觀察是否乾淨,再用溫水泡浸十分鐘,最後過清水涼乾。通常漂白水裡的成份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,如果在漂白水裡泡浸時間過長,則會損傷貝殼的色澤。 如果遇到比較頑固的污垢,連漂白水也無濟於事,可使用像專門清除飲水機用的除垢粉,不傷害貝殼又能使其潔凈。 最忌諱用酸洗,像草酸、鹽酸,雖然它們的潔凈效果不錯, 閱讀完整內容
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─ 世界五大寶螺 11月 26, 2017 寶螺科是腹足綱盤足目中最受人喜愛的一科,分布於熱帶、亞熱帶、暖溫帶海域。種類繁多,臺灣有紀錄的寶螺就有91種。今日,筆者蒐集相關資料,與讀者分享關於世界五大寶螺(LV.BAF)的哪些事。 世界五大寶螺 LV.BAF主要寶螺以在世界上的稀有程度、色澤及大小來決定的,分別是天王寶螺(Leucodon)、王子寶螺(Valentia)、紅牡丹寶螺(Broderipii)、黃金寶螺(Aurantium)、富東尼寶螺(Fultoni): 天王寶螺 圖片來源 / www.gastropods.com Image - George Sangiouloglou 學名:Cypraea leucodon 分布於印度洋東部- 菲律賓及新幾內亞海域。 屬於寶螺科四大家族的林西那貝亞屬。 殼呈圓球形,背部隆起,前端突出,螺層內捲。殼表光滑,棕褐色,上面散佈大小不等的淺色圓斑。腹面淺棕褐色,殼齒粗。 因外形美麗,倍受廣大貝類收藏者的青睞,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。 王子寶螺 圖片來源 / www.gastropods.com 學名:Cypraea valentia 分佈於澳大利亞北部,新不列顛島,菲律賓。 殼呈圓球形,背部隆起,螺層內捲。殼表光滑,棕色或褐色,上面佈滿各種斑點和花紋。腹面肉色,兩側有深色芝麻斑點。前後水管上方肉色,有三至四條褐線環繞。 因外形美麗,倍受廣大貝類收藏者的青睞,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。 紅牡丹寶螺 學名:Cypraea broderipii 分佈於索馬里 屬於寶螺科四大家族的林西那貝亞屬。 黃金寶螺 圖片來源 / www.gastropods.com Image - Eddie Ha 閱讀完整內容
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─ 貝殼村的千手佳麗千手螺 3月 16, 2018 您聽過近年餐飲網紅千手螺嗎?千手螺具有獨特外殼,是貝王硨磲的天敵,更是老饕桌上的佳餚新寵。據說千手螺的肉質豐腴細膩,味道鮮美,清淡爽口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。今天,筆者蒐集相關資料,與讀者分享關於千手螺的哪些事。 By Didier Descouens (Own work)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 基本資料 學名:Chicoreus 簡介:千手螺屬,是腹足綱新腹足目骨螺總科骨螺科骨螺亞科之下的一個屬,均為中型到大型的獵食性海螺。 生活習性 千手螺隸屬骨螺科。 喜歡棲息在潮間帶低潮區至水深90米的岩礁叢中,部分棲息於深海岩礁底。 蹤跡遍布印度洋-西太平洋的溫暖海區,靠捕獵其他貝類(雙殼類為主)和海葵等小動物為食。是硨磲貝的天敵。 千手螺品種 骨螺科合計共1600多個物種,佔了新腹足目約10%;而發現的化石物種也差不多有1200個物種,骨螺科可大致分為骨螺類、千手螺類、芭蕉螺類和岩螺類等,而千手螺屬則超過100個物種,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千手螺: 千手螺 By H. Zell (Own work)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 學名:Chicoreus torrefactus(Sowerby, 1841) 分布:西太平洋、印度洋、澳大利亞、印尼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菲律賓、日本、中國南海、台灣及澎湖海域產,棲息於淺海岩礁區。 殼呈紡錘形,堅實,螺塔高,縫合線深。殼表黑褐色或紅褐色,佈滿細橫螺肋。三條縱脹肋上長有皺褶的棘,棘的邊緣似花瓣,在肩角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